初入法庭,诸事陌生,法院的威严与温暖让我即敬亦爱,在庭长和同事的关怀与帮助下,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法庭的工作很多很繁忙但又那么井井有条,经常我见同事茶余饭后一有时间就会拿起各种法律书籍认真细读,深感惭愧。便也拿起一本《人民法庭实用手册》啃起来,但枯燥的法律条文让我进度很慢,而且看了又忘。细心的庭长看在眼里,马上给我推荐了几本书,说:“对于你们这些初涉法律工作的同志,这些书更加适合。”于是,我便有了邹碧华的《法庭上的心理学》这本书。
邹碧华,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主编的这本书,虽以“法庭”为环境,但内容不局限于法庭,信访、庭审、接待均有涉及。文章开篇便是“做一个聪明的倾听者”,以张某持之以恒达十余年的上访为例,信访工作者首先化身为一个安静的倾听者,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之后,巧妙的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当事人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展开积极解决办法,进而回归理性,降低诉求,化解矛盾。本书共有十九个曲折人生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信访人都能在平等、尊重、积极关注的氛围中,找回人生的碧海蓝天。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法院存在的真正意义。
邹碧华认为找到一把即解“法结”又解“心结”的钥匙非常重要,而书中的这些法官们做到了。凝聚了法官对公正司法的执着追求,亦饱含了他们尊重生命与人格,情法交融的人文情怀。其实,书中的故事不只是故事,在法庭一个多月的历练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当事人,我们法庭不就是很好的利用诉讼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来化解调解纠纷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而且必须传承下去,它只有开始,只有过程,没有尽头……
(宣恩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