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了三天的雨终于停了,太阳露出久违的笑容。
上午九点,老吕说难得的好天气,有九个案子要去沙地乡送达,于是带着我和小黄出发了。
警车在沙地乡宽阔的旅游公路上飞奔,雨后漫山遍野的嫩绿,令人心旷神怡,温润的风吹拂着脸庞,感觉每个毛孔都在贪婪地呼吸。
路上,老吕开始挨个拨打当事人的电话,确认他们所在的地址。到了乡政府,我们找到了司法所的瞿所长,老吕向他了解了几个住在附近当事人的具体位置,这时候几个案子的当事人基本上都联系上了,也确认了送达的方式。唯独一个花被村的当事人的电话始终没人接听,于是我们觉得直接过去找。
约摸二十分钟,我们到了花被村委会,老吕找到了村书记,书记说他马上要开会,让我们等一会,他开完会找人带我们过去。等了二十多分钟,还不见书记出来,跟一位老大爷打听,正好他知道这个人,到那大概三公里,并给我们指了大致的路线。老吕说,这么等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路程不远,还是我们自己边问边找吧。
警车从水泥路开上了沙土路,一路上路上坑坑洼洼,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碎石,连日的大雨把路上冲的也是沟壑纵横,我小心翼翼地开着车慢慢挪动,“咔嚓”车底发出一阵刺耳的响声,挂着底盘了,真是防不胜防。就这样蜗行了一公里左右,突然,眼前路上出现了连续六七个大水坑。这些坑不知深浅,要是陷进去了,这荒郊野外可就叫天不灵,叫地不应了。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车停在路边,步行前往,无论如何今天也要送到。
由于不熟悉路,我们只能沿着公路前进,路上,我戏称我们这是“人肉”送达啊,老吕和小黄也会心一笑。路上风景还不错,悦耳的鸟鸣,清香的野花,酸甜的野果,路途似乎没那么乏味了。
路过一处垮塌的路基,我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路基下面是近百米的悬崖,庆幸没把车子开过来,这要是掉下去,人车都成“配件”了。经过一道急弯,一阵狂躁的狗叫把我们吓得一激灵,两条大狗炸着毛向我们警告示威,我赶紧捡起一根棍子“掩护”老吕和小黄撤离了。
过了一座桥,出现了两条岔路,实在不知道怎么走,又无人可问,只能赌博似的选择了左边的一条,走了一会遇到一个农妇,一问发现走错了,无奈只能走小路穿插到另一条路上去。又走了十来分钟,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水田星罗棋布,人们在水田里耕作,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仿佛世外桃源。一位农妇指着小溪对岸的一栋房子说,就在那里。
历时近2小时,跨越2条河沟,询问4名路人,遭遇6条恶犬,行程6公里的“人肉”送达任务终于圆满完成,此时已是中午一点了。
回来的路上,我问老吕,你们当年办案没有车怎么办啊。他说,那时候条件很艰苦,没有公车,也几乎搭不到便车,下乡办案基本靠走,有时候一天走不到还要在农户家中借宿,在法庭工作的三十多年,他几乎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村落。他的经历对于我和小黄这样的“80”“90”后来说简直是难以相信,但正是他们这样一辈辈“老法庭”的坚守传承,才有了基层法治的不断进步,才有了广大基层群众的公平正义,我们年轻一代也要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作风和品质,沉下身子、扎根继承、走近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恩施市法院 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