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 > 法院文化

南山:借力文化建设打造“五型”法院

来源: 本院 时间: 2012-02-21 09:23 点击量: 2258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注重法院文化建设软实力作用,积极创建“和谐型、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法院,将“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每位干警心中,始终坚持将文化建设作为引领法院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法院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辐射功能,坚持以文化涵养法官队伍,以文化促进审判工作,以文化推动法院科学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敞开法院大门

 打造“服务型”法院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以“便民、高效、规范”为指导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始终坚持把便民之举、利民之为、为民之责的社会主义司法为民理念落到实处。

 一位律师深有感触地说道:“南山法院的为民服务意识很强,在其他地方打官司要往返法院很多次,在这里很多诸如递交材料等程序性事务都可以在‘网上法院’办理,免了往返奔波之苦,也节约了我们的诉讼成本,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在为民办好事”。“网上法院”指的是“南山法院在线”网上服务系统,当事人通过该系统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预约立案、查询进度、网上阅卷、查阅生效裁判文书等多项司法服务,这是该院利用高科技完善司法为民的一项新创举。

 南山法院的立案大厅、审判庭、走廊过道和派出法庭随处可见精心挑选、精美制作的法律格言、励志名言,整个审判法庭大楼超过50%的面积致力于公共服务,除必要的安全检查外,公众无需预约可以走进任何一个法庭旁听案件,这里“天天都是开放日”。同时,该院积极推行“一站式立案”,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司法保护和救助力度,着力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官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加强与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居委会的联系,多角度、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一直以来,南山法院都十分重视拓宽民意沟通渠道,积极搭建法院面向社会各个层面的沟通平台,通过向社区群众赠阅《南山法院通讯》,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阅《联络专刊》,开创南山法院网站、南山法院微博,并在媒体上开办“阳光法院专栏”等一系列举措,让民意沟通的渠道阳光通畅。南山法院网站自开通以来,点击率已突破477万余次,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基层法院网前3名,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法院网络宣传先进单位”,并获全国法院首届“十佳网站”称号。南山法院微博自2011年7月1日开通以来,粉丝已达35万余人。

 提升精神境界

 打造“和谐型”法院

 不久前的“法律文化大讲堂”上,人大代表、高校学生、社区居民、高新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南山法院,凝神聆听知名法学学者的讲课,共同感受智慧的启迪,品尝思想的盛宴。这只是南山法院独具特色的法院文化的一个缩影。

 南山法院审判法庭大楼外立面上铭刻着一段刚劲有力的文字“公正廉洁为民,我们敬畏法律,坚信法治精神”。这段院训既是南山法院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南山法院文化建设的理念先导。

 文化建设,理念先行,南山法院把以加强干警的理念教育作为凝聚人心、增强合力、激发团队精神的着力点,作为开发智慧、挖掘潜能、调动积极性的侧重点,作为更新观念、维系忠诚、推进和谐发展的增长点。

 努力强化“三个至上”指导思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着力塑造“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创先争优”、“人民法官为人民”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干警对司法人民性的认识,促进执法思想和审判作风的转变。该院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想干、敢干、快干”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大提升活动,进一步激发法院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工作干劲和热情。同时,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开展“责任写忠诚”演讲比赛、“廉洁在我心”征文比赛等各类活动,切实教育和引导干警自觉树立公正、公平、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据近期电话回访统计,当事人对该院司法作风满意率为92%,对案件判决结果满意率达到83%。

 创建南法特色

 打造“创新型”法院

 2011年8月29日,在深圳参加第九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的20余位专家学者前来南山法院参观交流。当中韩学者们置身法律文化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展品时,不禁感慨南山法院司法服务理念超前创新意识强,加强了法院与民众的沟通与互动,拉近了民众与法律的距离,对于普及法律常识、提升法律素养、弘扬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也为韩国法院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创新是发展之本,南山法院文化建设与时代同感共应,坚持将审判职能与法治建设使命紧密结合,积极打造独具南山法院特色的法院文化品牌,大力探索以文化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有效模式。

 该院建成了以法律文化为主题的深圳南山法律文化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博物馆以法学、法律、法院、法官文化的发展为纵向线索,以古今中外的法治进程为横向脉络,内容基本涵盖了法治文明的历史框架,再现了中国司法制度60年的坎坷和辉煌,受到上级党委和法院的肯定,被命名为“深圳市法治文化示范基地”,成为深圳特区倡导法治精神、传播法律文化、弘扬法治文明的一扇窗口。

 与此同时,该院开设公众法律图书馆,举办“法律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着力拉近法律、法院与普通民众的距离。2011年7月开讲以来,国内知名法学学者吴汉东、王保树教授先后作客大讲堂,分别作了题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道路:国际化、现代化、战略化》、《公司法适用中的留意点》的精彩学术报告,人大代表、高校学生、社区居民、高新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600余人踊跃参加。

 正风气净心灵

 打造“廉洁型”法院

 南山法院队伍连续21年没有发生违法犯罪案件,这得益于干警自身的廉洁自律,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山法院的廉政文化建设。

 长期以来,该院坚持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月、“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活动、纪律教育学习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系列教育整改活动,通过多项措施强化对全院干警的廉政教育、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该院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支部、进法庭、进网络、进办公室、进家庭”活动,全面提升党风廉政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该院出台的《法院工作人员道德行为指引》,从工作人员言行举止、工作作风、社会交往以及法官离任等20个方面引导规范法院干警的道德纪律行为。

 强化廉政监督机制,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健全错案责任追究、廉政档案、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将行为规范和纪律规定紧密衔接,纳入日常考核,探索建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机制。注重典型引导,该院监察室主任林国儒被上级党委确定为先进典型予以广泛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倡导健康生活情趣,组建法院艺术团、篮球队、足球队、羽毛球队和摄影协会等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着力增强法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法官家庭文化,实行“评选一批好妻子、培养一批好孩子、造就一批好法官”的“三个一”工程,截至目前,南山法院已先后有34名干警子女考入大学,连续12年实现高考升学率100%,形成了干警、配偶、子女共思进取的良好氛围。

 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战略的实施,使该院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整体精神风貌蓬勃向上,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优秀法院”等称号,涌现出了全省“优秀党支部书记”林国儒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广东高院院长郑鄂莅临南山法院调研指导工作时,对南山法院的文化建设寄予高度评价,“南山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鲜明,其锐意创新、不断改革,符合特区文化发展需要,走出了一条特区基层法院的特色之路。”

积极创先争优

 打造“学习型”法院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长流。南山法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着力培养专家型法官队伍,为工作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探索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积极组织法官续职资格培训、新招录干警专项培训、法警业务技能培训,制定了《南山区人民法院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将培训学分作为干部评价、考核和任用的重要依据。目前,南山法院在编干警本科以上学历占87%,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1%,博士研究生学历4人,法官学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注重岗位专项业务培训,开展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岗位大练兵活动,每年邀请知名法学教授到法院进行系列法律专题讲座,分批组织干警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学习深造,先后选送13名优秀法官出国(境)学习深造。通过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召开法官论坛、调研信息研究会,开展调研论文评比、优秀法律文书评比等,发挥骨干法官理论研究能力。

 积极推进法官管理模式改革,建立健全法官岗位员额机制、法官遴选考评机制、法官分类管理机制以及法官岗位退出机制,打造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人才运行模式,让庸者下能者上,确保审判权始终掌握在高素质的法官手中。2004年以来,南山法院积极推行法官岗位员额制,明确副庭长以上优秀法官和审判骨干行使审判权,一线法官人数始终维持在40人左右,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法官人数占一线法官总人数的半数以上,人均年结案数达263宗,其中副庭长以上法官结案占全部结案总数的61%,平均结案率保持在97%以上。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