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 > 法院文化

记建始县“最高人民法庭”庭长黄志佳

时间: 2015-06-09 14:52 点击量: 3530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民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发现干警中“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于激发干警为民清廉、干事创业的热情,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具有主要意义。

     在我身边,黄志佳庭长正是践行“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的典型代表。

     初识黄庭长

     一年半前,刚参加工作的我,随着汽车在崎岖的公里上颠簸了近三个多小时,越过一座山峰又一座山峰,来到了我的工作岗位——建始县人民法院官店口人民法庭。第一个见到的便是是坚守官店十一年的“最高人民法庭”的黄庭长。

     官店口人民法庭坐落在距离县城11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官店镇,由此得名“最高人民法庭”。这里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工作条件很艰苦,是全县唯一一个驻扎在村里办公的县直单位的派出机构。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黄庭长一干就是十一年,对组织不抱怨、不要求,专心工作。听大家讲,院长曾经公开表态:“如果黄志佳想回县法院或者条件相对较好的其他法庭工作,党组无条件同意。”可是黄庭长却在给院长的汇报材料中这样写道:“官店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外地同志来工作难以习惯。我是官店人,我爱官店,只要组织放心,我愿意继续驻守在这儿,历尽所能,为官店人做点实事”。

     “守纪律、讲规矩”,黄庭长从点滴“小”事做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

黄庭长作为我们的领导,总是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之一年半的相处,我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数次县里开紧急会议,他不辞劳苦独自开车近三个小时前往县城,经常开完会后在深更半夜才返回法庭。去年冬天,法庭受理了一起民事案件,并决定到案发地竹园坝村开庭审理。开庭的那天,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我当时想这件案子可能等天晴了冰雪融化了再去处理,因为竹园坝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此时去的话可能发生交通事故,非常不安全。可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案件承办人黄庭长硬是冒着生命危险小心翼翼的开着车,带领我们向竹园坝村前进。汽车几次侧滑,令人胆战心惊.....经过两个多小时,我们才到达目的地,最终将案件调解结案。回到法庭后,黄庭长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我不解地问黄庭长,为啥要冒着受伤甚至生命危险(官店每年都因为冰雪道路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去处理一起普通案件。黄庭长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法院是最讲纪律,最讲规矩的地方,确定的开庭时间,当事人要遵守,我们身穿法官服,更要带头遵守。”他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理解群众,他们有矛盾时渴望有包青天及时公正处理。不是从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法官是不理解群众的这份感情的,不是从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法官不会知道群众对法官寄托了多大的希望。要是我们因为怕苦怕累而不能按时赶到预定法庭公正审理案件,解决纠纷,群众会感到失望。如果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致使群众失望,不相信公权进而寻求私力救济甚至导致矛盾恶化,我们可能后悔无及,抱愧终生,因为那样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法律,对不起组织的栽培。我必须小心翼翼的驾驶,要是连累你们出了事故,我将无法面对你们和你们的家人,无法面对把你们托付给我的法院领导。”

     “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

     从参加工作起就连续在法庭工作二十二年,在官店口人民法庭连续坚守十一年,黄庭长也许没有什么丰功伟业,但他讲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艰苦的人民法庭工作;守规矩,严格依法办事,为民司法,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堪称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跟好人,学好人。在官店口法庭黄志佳庭长的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我思想上取得了明显进步,正在向党组织靠拢,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不少案件当事人的肯定,好多老百姓已经把我当作他们放心的黄庭长式的官店人。我相信,在黄庭长的言传身教下,我只要“守纪律、讲规矩”,当一名堂堂正正的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的梦想就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