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 > 法院文化

厨房里也有“风景”

来源: 建始县人民法院 时间: 2013-10-21 15:01 点击量: 730

   


看到这个标题,千万不要以为我是那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秀外慧中的女法官,按小沈阳的说法,咱可是“纯爷们”。

先得说些无关厨房的事情。

1995年9月的一天,我来到县法院报到,成为法院系统的一名新兵,也开启了我人生中全新的旅程。

对这份新工作,我特别珍惜,倒不是我一进法院,立马就热爱上了审判事业,而是另有原因。在这之前,我已有十余年教龄了—我从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国有矿山企业下属的职工子弟学校任教,虽然已具有“中学一级教师”的职称,但在官方档案里的界定是“企业干部”,而非事业编的“人民教师”。说白了,我就是企业员工,只是工种不同而已。我那时所在的企业,早就处于半停产状态,一连数月“不开薪”已成常态,“改制”也进入倒计时阶段。我听闻所得有关“改制”的信息是,按500元一年计算,实行“买断”工龄,尔后任由员工们“各显神通,各奔前程”。换言之,我不得不面临“下岗”的考验了。恰在此时,我遇到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全国法、检系统增编补员,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工作人员,我便报名参加了考试,并顺利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关口,最终被县法院录用。对一个即将“下岗”的企业员工来说,能挣到“法院干部”这样的“铁饭碗”,确实弥足珍贵。时至今日,我更为珍视。

我被安排在刑庭担任书记员工作。说来也巧,庭里的四名法官,竟然有三人是我高中时的同班同学或同届校友。这时,我在工作中变身为他们的学生、下属、助手,从怎样填写《送达回证》,如何做好庭前准备,怎么制作庭审笔录、合议笔录、审委会讨论笔录,怎样整理卷宗等最基本的常识学起、做起。由于我们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加上我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老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书记员工作已然得心应手,和法官们在工作上的配合也渐趋默契。有时庭里评选个先进工作者什么的,法官们或基于鞭策,或出于谦让,给我这个新“书记”以机会,让我倍受鼓舞,深感荣耀。我不由得幻想,照这样发展下去,经过三年五载的打磨,自己就可能成为一名刑事法官,神情严肃地端坐在审判席上审案了。

或许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样的字眼发挥了作用,大约一年多以后,我被调整到院办公室,从事文秘和信息宣传工作。我在学生时代,一直比较喜欢文学,也曾尝试过诗歌“创作”,只是从未有“作品”问世。到办公室工作后,我心想,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终于来了,急于证明自己,颇有跃跃欲试之感。

看完主任给我的几篇法院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后,我傻眼啦:通篇尽是些怎么抓队伍,如何抓审判,怎么搞基建,今后工作如何做之类的话,这和我心目中的“文学”完全不沾边不搭界,而且写得“枯燥无味”,如果要我写这些东西,那简直是“埋没人才”。不久后,当我第一次写法院工作总结时,却不知道从何下笔,过去给学生们讲写作课时的那种潇洒自如,早已不复存在,几天煎熬下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初稿,第一关就“败走麦城”,被主任改得面目全非。后来,我才逐渐体会到,要写好工作总结和报告,远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是比“文学创作”更为辛劳的事情,要想把全院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有价值的做法,精准地总结出来,提炼出来,推介出去,绝非易事。再后来,自己当了主任,则更深地体会到文秘工作的难处,往往是从事这项工作的时间越久,反而感到越难写,且别说能写出什么新意来,就连自己“仓库”里那原本存量有限的词汇,都被翻来覆去地折腾了若干次,以至于都不好意思再用了,常常是枯坐多时而“磨”不出几个字来,便不免暗生“江郎才尽”之叹。

虽然如此,闲暇时间,我也会打开电脑,敲击键盘,写些小文章。不图别的,惟愿能给“法院文化”这座大厦,加上一块砖,增添一片瓦,抑或只是多出几粒铺路的石子或沙子,也觉欣然。久而久之,我也小有所获。

至此,得说说厨房里的事儿了。

还在我进法院工作之前几年,妻子已从一个集体企业“下岗”。为求生计,她在一条较僻静的老街上,租下一间小门面房,针对低消费市场,做起了鞋袜、衣服一类的小买卖。虽然生意不算大,也不怎么火,但必须得风雨无阻、寒暑不歇,而妻子集“经理”与“员工”于一身,自然得天天早出晚归,终年忙碌。好在妻子天性勤劳,倒也乐此不疲。我到法院上班后,捎带解决了夫妻分居问题,为减轻妻子的劳累,我这个“纯爷们”,便分担起做饭洗衣之类的家务活。

女儿有点偏食,尤喜“土豆系列菜”:酸辣土豆片(丝)、干煸土豆、油炸土豆混大米饭、干烧猪肚加土豆、干烧肥肠加土豆、猪排炖土豆等等,样样都是她的美食,如果哪一餐少了土豆,她就会吃得不那么香。我们家乡鄂西南山区,盛产土豆,餐桌上一年四季不缺,而我在上高中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土豆的各种做法大致都会。我就着女儿,将“土豆系列菜”轮番搬上餐桌,偶尔做些青椒肉丝、土家腊肉、番茄蛋汤等予以调节,妻女倒也吃得有滋有味。随着女儿逐渐长大懂事,她也学会了讨好我,说什么“吃惯了爸爸做的饭菜,妈妈做的似乎不喜欢吃了”(实则,除了春节期间,女儿平时也难得吃到她妈妈做的饭菜),而妻子也总在一旁附和“嗯,那是,你爸爸做的好吃”,有意让我在开心的同时,还生出了几分“成就感”。其实,我心里明白,这不过是妻女对我勤于家务的一种肯定和褒扬罢了,并不是自己的“厨艺”真达到了多么高的境界。自有了她们这么高的评价之后,即使夏天在厨房里挥汗如雨,我心里也快乐。

2009年,女儿如愿考上大学,令我们全家十分欣喜。而更让我和妻子惊喜的是,女儿的“海拔”也悄悄地成为全家第一,出乎意料地达到了170㎝。看来,该给我这个“围裙爸爸”和“土豆系列菜”记头功了。

我在法院工作了近20年,有13年多都在办公室岗位上。虽然没能成为法官,不在一线办案,但能为审判执行服务助力,能为法院宣传费心劳神,能为法院文化挥笔涂墨,我于心已安。普通职业,平凡岗位,只要脚踏实地,只要勤勉肯干,只要尽心尽力,一样可以有所作为。我与妻子结婚23年,初期曾分居5年。尽管无缘荣华富贵,尽管远离功名利禄,却得与亲人们时常相聚,得与妻子恩爱相守,得与女儿朋友般相处,我于愿已足。寻常百姓,平民人家,只要平安健康,只要家庭和睦,只要心存感恩,同样能够活得精彩纷呈。热爱生活,用心生活,我豁然发现,厨房里也有别样的“风景”。

范正宪 湖北省建始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