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在建始县中医院住院部的一间病房里,建始县法院执行局长亲手将一张存有50.3万元的储蓄卡交到一个满脸憔悴的中年汉子手中。汉子双腿已残废,当他努力用手撑起上半身,颤巍巍地接过储蓄卡时,双眼已噙满泪水。那一刻,病房里寂然无声。
病榻上的汉子叫惠思恩(化名),是建始县龙坪乡某村村民。在年近半百时,他背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开始了挖煤打工的日子。虽然在矿井里不见天日,但想着能给年迈的父亲多抓一服治眼疾的中药,能给读初中的儿子多买一套课外辅导书,能给刚出生的外孙多添一套新衣裳,惠思恩的心头就格外敞亮。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却在一刹那间将这个刚燃起希望之光的家庭拖入灾难的深渊。2010年4月25日晚12时左右,矿井顶板垮塌,砸伤惠思恩的腰部,他当即被送往医疗,经诊断:截瘫、骨盆骨折、腰椎骨折。术后,惠思恩的妻子不堪家庭重负,一走了之。因无人照料,惠思恩的儿子被迫辍学在医院照料其父。而惠思恩打工的某矿业公司老板章某在垫付了不菲的医疗费后,也表示公司经营困难,无力给付补偿。
万般无奈之下,惠思恩决定拿起法律的武器。他的亲属用轮椅推着他找乡政府,去劳动局,最后拿着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书走进了县法院的大门。面对50余万元的仲裁裁决书惠思恩满足了,但在“好心人”的“指点”下,惠思恩以赔偿数额太低为由将该矿业公司告上法庭。开庭结束后,为给县法院施压,惠思恩的亲友和“好心人”将轮椅上的惠思恩丢在了县法院,再也不露面。县法院一面安排专人照料惠思恩的生活,一面协调司法局为其安排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援助,同时反复、细致地给其做工作,劝其返回医院治疗。整整三天过去了,惠思恩最终意识到仲裁裁决并无错误,撤回了起诉,转而要求县法院立即将50余万元仲裁裁决款执行给他。
面对肢体残缺不全的惠思恩,看着他怨愤的眼神,听着他蛮横的话语,回想起三天来他的无理缠闹,县法院院长佘华心情无比沉重。为妥善处理本案,佘院长迅速召集相关审判庭和执行局的干警研究案情,决定由审判庭立即作出准予撤诉裁定,立案庭及时立案,执行局马上成立专案组,穷尽一切合法执行手段,务必早日将本案执行到位。
执行局长带领执行专案组迅速开展工作。一边派员向被执行人建始某矿业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并责令其法定代表人章某如实申报企业资产;一边通过司法查询、走访群众等方式调查核实该公司的财产状况。两天后,一份财产申报表和数十份查询回函、调查笔录摆到了执行局长的办公桌上。公司账户不仅无任何流动资金,且长期举债经营。原来,该公司开采煤矿遇到了复杂的地质状况,公司已近半年“颗粒无收”。现在矿井每掘进一米,就得投入数十万元,经营极为艰难。由于账面没有资金可以冻结,就只能采取查封、拍卖公司的生产设备的措施了。然而,公开拍卖一是程序繁杂而耗时太久,不利于解决当事人的燃眉之急,二是势必引发公司其他债权人的集团诉讼。这50多万的补偿款,就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至此,案件执行陷入两难境地。
执行专案组成员反复磋商各种执行方案,仔细权衡利弊。案件肯定要快速执行,但竭泽而渔的执行方式绝不可取。此后,专案组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章某进行了数次艰辛的正面交锋,反复宣讲法律,剖析强制执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把章某带到病房与惠思恩面对面协商执行方案。面对惠思恩的遭遇,章某也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之心,提出给其支付部分现金,剩余部分延期支付或作为股份投资该公司,但惠思恩坚决不同意,要求必须一次性支付。惠思恩强硬的态度让章某一筹莫展,“以法逼人,以情动人”,县法院执行干警的执着让章某感受到了法院执行案件的坚定决心。一星期后,章某首次将5万元赔付款打入执行局专户。然而,专案组不敢稍有懈怠,除继续给章某施加压力外,又制定了对该公司办公场所进行搜查、强制审计公司财务、全面查询公司股东及资产、甚至对章某进行司法拘留等多项强制执行预案。
在此期间,佘院长多次过问执行进展情况,并主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案情,还亲率专案组成员找县安监局、龙坪乡党委主要领导。各级领导对该案执行高度重视,表示坚决支持并尽力协助法院执行。执行专案组马不停蹄,多方搜寻与该公司有关联的人,寻找章某的朋友,并通过他们给章某作工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帮助。
4月16日,县法院再次传唤章某到庭接受询问。广有人脉的章某敏感地意识到法院要采取强制措施了。章某主动要求与惠思恩再次核对债务数额。执行专案组将惠思恩从医院接到县法院,当事人双方就赔偿额重新进行了核对,章某于当天主动履行了3万元现金,并承诺在4月30日前将余款一次性付清。双方最终达成了付款协议。
随着付款时间的一天天逼近,执行和解协议能否如期履行一直压在执行局长的心头。4月30日,执行局长的手机上终于收到了章某发来的短信:余款已打入执行局专户,感谢你们心系企业,敬佩你们情牵百姓。看到短信,执行局长和参战干警们如释重负,相视而笑。